搜索 弗朗

共找到“1125”个结果
  • 60年代下半期的某一天。巴黎某区。银行家的女儿维络尼卡在一位已同双亲外出度假的女友处借来的住宅里,召开“马列主义共产党”支部会议。房里堆放着一大批小红皮书,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些手写的毛泽东语录。在从北京传来的无线电广播声中,维洛尼卡宣布支部正式成立,并以“阿登-阿拉维亚”的命名,以纪念被法国共产党开除出党的这一同名小说的作者波尔·尼赞。支部成员包括青年演员吉罗姆、女佣人伊沃娜、画家基里洛夫和大学生亨利。维洛尼卡给支部规定的任务是“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正值此时,原先缺席的亨利走了进来。他血流满面,是在巴黎大学同法共党员们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辩论时被打伤的。这使维洛尼卡更有理由宣布她的“路线”的正确性,即不仅不与法国共产党为伍,而且视其为主要敌人……   导演戈达尔醉心于宣扬毛泽东主义,他的这部机敏的讽刺作品激怒了循规蹈矩的批评家。戈达尔当时的妻子...
  • 马克,一个有着躁郁症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电影人,不能容忍制片人对目前的项目吹毛求疵。在剪辑员的帮助下,他偷偷把拍摄素材送到了姨妈家,设法完成他心中的电影。然而,成片时间仍被不断推迟,因为他制造了无穷无尽的转折和僵局,在滑稽和彻头彻尾的焦虑之间交替出现。
  • 在监狱囚禁了5年多次抢银行的抢劫犯奴卡(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刑满释放了,跟他打过多次交道的警官多罗夫(皮埃尔·理查德 Pierre Richard 饰)特意来接他。多罗夫不相信奴卡能改邪归正,可奴卡放出来之后,就想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为了生存奴卡卖掉了仅有的金银首饰准备到银行开户,不料,碰上正在持枪抢劫的弗朗索瓦劫持为人质。这时多罗夫带领警察也赶到了,他不相信长得一副窝囊相的弗朗索瓦是劫匪,认定奴卡是劫犯,奴卡有口难辨只好和弗朗索瓦逃跑。在开车逃离拉扯中弗朗索瓦不慎叩响了手枪,打中了奴卡的大腿。弗朗索瓦只好来到他父亲的老朋友兽医马丁家给奴卡取子弹,此时多罗夫也查出了抢银行的是弗朗索瓦所为。弗朗索瓦害怕被警察抓到,求奴卡帮他弄个假护照,逃到国外去。弗朗索瓦被奴卡的朋友拉迪夫勒索护照费5万法郎,因交不出遭绑架,在马丁家奴...
  • 奈莉,一位支离破碎的女人,无法相容于她的多重身份:作家、情人、应召女郎、明星。集众多女人于一身,游走在巨大的意气风发与觉醒之间,《她的应召日记》如同镜子般映照出奈莉热烈的生命与激进的事业。   本片启发自小说家奈莉?阿坎的成就与一生,一位法国和魁北克的文学之星,她的小说灵感 来自于身为职业伴侣的亲身经验。奈莉最终以自杀结束她年仅36岁、短暂而绚烂的生命。
  • 年轻漂亮的小学教师玛丽(Caroline Ducey 凯瑟琳•杜希 饰)与相识三个月的男友保罗(Sagamore Stévenin 萨加莫尔•史蒂文 饰)同居,虽然保罗口口声声说深爱玛丽,却从不与她做爱。纵然玛丽极尽挑逗之能,也始终得不到回应。倍感失落和挫折的她终于尝试出轨,她周转与各色男人之间,尽情享受久违的肉体欢愉。然而即便如此,玛丽仍然疯狂爱着那个让她心碎、嫉妒、痴迷的保罗。在不甚成功的床第欢愉之后,玛丽终于怀有身孕,也如愿和保罗走入婚姻的殿堂。只是,似乎一切并未因此有所改变……